| 廣告聯系 | 簡體版 | 手機版 | 微信 | 微博 | 搜索:
歡迎您 游客 | 登錄 | 免費注冊 | 忘記了密碼 | 社交賬號注冊或登錄

首頁

溫哥華資訊

溫哥華地產

溫哥華教育

溫哥華財稅

新移民/招聘

黃頁/二手

旅游

被《大夢》唱哭過的人,都是城市裡的異類

QR Code
請用微信 掃一掃 掃描上面的二維碼,然後點擊頁面右上角的 ... 圖標,然後點擊 發送給朋友分享到朋友圈,謝謝!
你有多久沒看過螢火蟲了?


2008年的夏天,在廣州工作了大半年的岜農回到廣西南丹縣岜嶺屯,那是一個位於桂黔兩省交界的山村,村子裡的年輕人都外出打工去了,村裡的夏夜寧靜漆黑,田間能看到不少螢火蟲飛舞。

這勾起了岜農的童年記憶,他腦海裡浮現了小時候跟小伙伴在田間捉螢火蟲的畫面,一邊哼著大人教的那首童謠《螢火蟲》——“你上天 雷劈你/你鑽洞 蛇咬你/你下地 我保你……”


“我的小伙伴們長大了,都不在村子裡了,就像螢火蟲那般四處飛散到城市的各個角落,尋找自己的生活。”這便有了《樂隊的夏天》第三季(下面都簡稱為《樂夏3》)總決賽裡瓦依那樂隊的最後一首歌《Rongh rib》(在壯語裡是螢火蟲的意思)——

“夢想總是在另一個地方/即使每年回家的時候/賺到的錢/剛夠買一張/回家的火車票……”稚嫩的童聲合唱,伴隨著竹筒琴和竹筒鼓,仿佛是從山間傳來的呼喚,一如瓦依那音樂裡一以貫之的簡單純粹,將所有人重新拉回稻花飄香的田間時光。



瓦依那樂隊在《樂夏》總決賽裡邀請了四個村裡的兒童一起合唱。(圖/受訪者供圖)

如果將朋友們比作田野間飛散的螢火蟲,瓦依那樂隊就是當中飛出又飛回的三只。他們低空飛行,軌道平行又交錯,直到相聚回田間,再燃起了一道火光,照在水稻上,也照見了無數身在遠方的人內心的荒野。


“也曾想知道山的那邊有多遠”

關於螢火蟲的童年記憶,吉他手十八也有。他家住在桂林永福縣的村裡,他記得小時候人們一捉幾百只放到玻璃瓶裡做燈籠。他還記得,在河裡有一種游得最快的魚,叫白漂子,這種魚神秘而自由,只要被捉到就會死掉。“我最羨慕的就是它們,即使用最幹淨的水,也養不活,我想它們只能活在自由裡吧。”

這種自由的靈魂,也早早種在了主唱岜農的身上。


兒時放牛的山野、四周的山水、林間的花鳥草蟲、阿公神奇的故事和阿媽的歌謠,都構成了他音樂源頭的字句和圖稿,也一直在滋養他的音樂品性。



廣西村裡的孩童嬉戲玩耍。(圖/受訪者供圖)

在岜農的世界裡,似乎自然萬物都可以發聲奏樂。小時候放牛,他跟著大人吹樹葉,順手摘下柳枝做柳哨,吹出鳥叫般的聲音;稻稈也可以做成小喇叭;田裡隨手摘的一個野豌豆,它的殼也可以吹出音調。“我舅舅會拿一根竹子做成小笛子、吹響模仿鳥叫聲逗秧雞,它就會飛過來。”

後來岜農也搞了點小發明,《Rongh rib》裡用到的竹筒琴就是。他在傳統水竹琴的基礎上多做了幾根弦,彈的姿勢剛好要將它放在肚臍的位置,於是取名叫“賽德”,在壯語裡是臍帶的意思,也有跟天連在一塊的通道之意。
不錯的新聞,我要點贊     這條新聞還沒有人評論喔,等著您的高見呢
上一頁1234...7下一頁
注:
  • 新聞來源於其它媒體,內容不代表本站立場!
  • 在此頁閱讀全文
    猜您喜歡:
    您可能也喜歡:
    我來說兩句:
    評論:
    安全校驗碼:
    請在此處輸入圖片中的數字
    The Captcha image
    Terms & Conditions    Privacy Policy    Political ADs    Activities Agreement    Contact Us    Sitemap    

    加西網為北美中文網傳媒集團旗下網站

    頁面生成: 0.0329 秒 and 4 DB Queries in 0.0040 秒